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探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论文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9 12:25:2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程强国目标的一系列观念,如单纯的工程数量观念、只模仿不创新的观念、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单纯追求GDP的观念,而要树立一系列新的工程观念,如创新的观念、效益观念、人本观念、环境观念、系统观念等。要看到,虽然技术创新是走向工程强国的核心,但仅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因为工程强国是一系列社会条件的集合,而工程创新也是一系列创新的集合,它包括设计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材料创新、结构创新、管理创新等,甚至也包括目标创新、项目创新、社会创新等,所以需要一种全方位的创新,如果没有全方位的观念变革,就不可能实现工程创新从而走向工程强国。

  3.社会建构

  工程强国不仅要是科技强国,而且也必须是经济强国、管理强国,以及制度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因此工程强国应该是综合国力强盛的标志,也是其产物。这样,要走向工程强国,我们就必须不断提高文明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文明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必须努力进行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文明水平。也就是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工程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是将工程强国的建设不仅视为工程界的事业,更要视为一项全社会的宏伟事业,必须通过社会的良性建构才能完成的事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的每一个分子,都是工程强国之社会建构的参与者,都担负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性建构责任,即是说,社会的状况,我们的状况,将决定中国从工程大国走向工程强国的具体前景和路径。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