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探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论文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9 12:25:2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工程强国必须在工程建设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工程的创新上有较高的水平,能建造许多世界第一甚至独一无二的工程来,由此实现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但我国的工程建设目前在这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工程创新能力和成果不够多,大量的工程是所谓常规的“基本建设工程”,即使是这样的工程,也会在设计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上表现出差异,所以一些重大的标志性的新建筑工程也不得不依靠外国人来设计,如国家歌剧院以及奥运的两大主场馆“鸟巢”和“水立方”等都是如此。

  工程中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含量是工程创新的内在标志,这方面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院士在参观了中国重大工程成就展后,一方面为此感到“令人鼓舞”,另一方面则深感忧虑:“但我想问一下,在这些重大工程里我们产生了多少专利?我们保持了多少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应该是知识产权文化中第一位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国外的,也要尊重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面向21世纪,我们的重大工程、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业发展,都必须重视知识产权。”

  我们作为一个缺少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大国,理所当然也就是一个缺少创新能力的工程大国,而非工程强国。

  2.工程的技术水平低

  低创新水平的工程是与低技术水平的工程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大量的工程的技术含量低,多属劳动密集型工程,而非技术密集型工程,甚至将工程等同于工地,以为工地越多经济越繁荣。于是工程遍地开花,到处都是烟尘滚滚的“土木”施工场所;而工程中的劳动者大都是无需任何技术培训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在工程的后续——制造行业中也是如此,我们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主要是充当“世界工厂”和承担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职能。当然,我们的工程中也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但这样的技术大多数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而是从国外买来的。目前,我们在工程制造中对国外的技术依存度达到了80%左右,有的领域甚至达到了100%,1:255于有的行业,如果离开外国的技术就不可能生存。如日本右翼分子、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在日本《呼声》月刊2005年 5月号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中国的汽车制造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如不从日本把汽车用钢板、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机床买到手的话,就生产不出来所必需的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零部件和车体。如不具备上述资财,中国制造的汽车别说打人外国市场,就连在本国市场也绝对卖不出去一辆车。尽管其中不乏夸大其词和危言耸听,但所影射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3.工程的质量水平低

  工程的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程水平的重要维度。但作为工程和制造大国,我们的质量水平令人担忧,最显著的是“豆腐渣工程”的不时曝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充斥市场。工程质量差导致相应产品的寿命短,如我们制造出来一颗螺丝钉的使用寿命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显然是因其中的工艺和技术水平低下而造成的,因此工程的技术状况是与质量状况必然联系在一起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的质量实际上最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制造水平,也折射了我们的建造和工程的质量状况。工程及其产品的质量低劣,轻则损害消费者的物质利益,重则危及百姓的身家性命,这在大桥和楼房因质量而垮塌的事故中不乏其例。粗放式的发展也凝固在了我们所建造的一个个工程上,其质量状况令人堪忧。工程质量的这种现状不仅与我们在创新和技术水平上的欠缺相关,而且还与管理和工程腐败等因素紧密相关。鉴于工程质量的状况,有的专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过去我们往往更注重是否“搞好”了工程,而现在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注重是否搞了 “好的工程”,我们应该有新的工程决策程序和新的工程评价标准,应该努力把“好工程”“搞好”。而“好工程”的首要标志显然就是高质量的工程,而不是劣质工程。一个国家,只有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大量涌现出来之后,才可能被认可为工程强国。

  4.工程的经济效益低

  工程强国由于其工程的高质量、先进性而在经济上获益,形成一种工程上的“优良资产”,使得工程与经济效益之间“互惠”“互促”,良性互动。而缺少创新、技术和质量为基础的工程,在经济效益上也常常处于劣势。

  一方面,缺少创新和技术水平的工程活动,即使想追求经济效益也很难,因为这样的工程或建造或者本身就是附加值极低的低端产品,或者是低水平重复,属于毫无新意的复制,结果是加剧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大于求,造成新的积压,也造成资源、人力和资金的浪费,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

  工程就是建造,而低技术的建造,或没有自主创新的建造常常就是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建造。例如,我国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