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风险管理 >> 正文
对破解项目承包风险的创新管理的思考
作者:王振宇 胡… 来源:建筑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4-11 8:06:41
  3.创新项目管理手段

  施工企业传统的管理手段,对项目成本难以进行真正有效的控制,只是项目结束后明确项目盈亏状况而已,风险防控只是“纸上谈兵”。只有运用信息化手段,才能对项目预算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使项目成本达到合理的控制目标。

  展诚建设集团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借助于“一个平台”,实现“两个改变”。首先,公司总部与项目部现场相结合形成统一管理平台,项目部的业务单据、报表等均在此平台上流转、生成,成本数据信息实时归集、产生,再作统一处理。其次,公司信息化的推进,使业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公司总部对直属项目部的业务控制方式由审批改为监控。项目部的各项业务实时全面在系统平台上显现,其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风险一目了然,公司业务管理部门不再需要对项目部进行审批性的风险管控。二是公司总部对项目部的资金管理由人员监督改为程序监控。公司对项目部每笔资金进出的监控,不再需要项目财务部负责,而是改由更高级别的企业财务部和对口业务部门负责,大大提高了财务监控的效率。

  4.创新项目责任考核

  针对建筑企业事实上难以追溯项目经理工程承包盈亏责任的通病,展诚建设集团追本溯源隔离项目盈亏风险,构建起“一套制度、三个把关”的考核机制。

  这套考核约束机制根据项目实际,明确合理的项目利润目标,同时设定六个子指标,用以全面考核项目经理。考核结果与奖罚对应。这套考核机制的具体流程也就是“三个把关”:一是把住项目效益考核指标预测关。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进行项目指标测算,依法签订好“项目经营责任书”。做到内部预算与工程施工的进展同步完善,使效益控制标准达到科学、合理。二是把住项目绩效跟踪考核督察关。公司制订严格的报告、报批制度,同时专门组建项目督察组对项目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部纠正经营管理偏差。三是把住项目效益审计评估奖惩关。项目利润指标实行年度初审核、工程竣工总审核;其他指标实行一年一考核。同时,分指标内容确定奖惩比例。公司总部年初下指标,年终组织考核,并及时兑现。项目结束后,公司将每个项目经理的工作实绩及评估鉴定意见记入本人档案,供下次聘任时参考。

  5.创新项目要素配置

  针对项目部内部交易成本的隐秘性和失控性,导致企业总体成本加大的被动局面,展诚建设集团大力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建立了“一库”(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施工队伍在内的人才库)、“二站”(材料供应站、设备供应站)、“三中心”(成本核算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资金管理中心),依靠市场和计划管理调控的手段,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企业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由此发挥出巨大的联动协同效益。

  6.创新项目分配体系

  目前,施工企业分配标准往往失衡,薪酬结构也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欠薪现象较为普遍。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掩护”下,建筑施工行业假经济危机“做空”劳动者权益的的现象也在大量发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展诚建设集团树立全面薪酬理念,建立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走出论功行赏的“单行线”,对项目部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薪酬激励。首先,创新项目薪酬分配制度。鉴于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因而根据项目类型、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推行“年薪+项目利润提成”方式,让项目经理的付出与其对企业的贡献结合起来。同时,对项目班子其他管理人员推行岗位薪酬+考核奖,他们的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其次,创新二次分配核算制度。二次分配在项目竣工决算后实行,侧重项目经济效益目标,兼顾各项技术指标。二次分配与一次分配相比,其在分配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权重。这样,既充分调动项目人员干好工程的积极性,又能有效防止项目经营风险。第三,创新民工工资直控发放制度。项目部根据用工数量,向公司总部提交民工工资专项财务报告;公司总部经审核后,按月足额拨付民工工资专款,由项目部及时发放给民工,项目部不得截留,不得挪用。由于公司总部直接掌控民工工资发放,几年来下属项目部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工薪纠纷,成为所在地建筑主管部门清欠的“免检”企业。

  (二)六大项目责任升级

  施工项目经营责任制的创新,本质上落实在成本、材料、质量、安全、技术、进度等施工环节的控制升级上,这是掌控施工项目运行风险、实现施工项目成效最大化的必由途径。

  1.成本控制责任升级

  当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通行的对项目的成本核算是:预算定额一套成本,但并不是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成本;直觉经验估算成本,但实际上真正要多少成本心中没底。这种成本核算既不规范,又不科学,项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