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建筑施工合同管理问题的探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1 21:49:23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3、忽视合同严肃性,等价索赔工作难

  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违约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都是集中在工程建设中建设方不按合同支付工程进度款;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方不及时审核竣工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合同的信用度、合同的严肃性、合同的权威性受到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秩序,导致建设市场工程款拖欠的顽症。在最近十年间有关全国拖欠工程款的情况来看,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拖欠工程款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法律制度尚处在完善和适应阶段。

  4、合同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专职的合同管理人才

  大多数项目管理机构都未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工程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动态的合同管理。目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非合同管理专业人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是工程施工、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或中途转用,管理人才匮乏,严重的影响了合同的管理。

  四、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相应对策

  1、健全法律体系

  加强承发包双方对合同的法律认识。 通过认真深入学习建筑法律法规,使合同的承发包双方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法律是施工合同顺利实施的保障,是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必备工具。

  2、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 提高合同管理人才的素质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 。而合同管理人才是实现项目高效优质管理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还缺少这种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 。因此,为解决目前合同管理人才紧缺的状况,应该大力建立和培养专职合同管理人才队伍,提高合同管理人才的素质,实现工程建设的进度、 质量、 费用目标。

  3、建立信息化的动态合同管理系统,创新合同管理模式

  随着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庞大,合同管理文件日益复杂化,备案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化,因此承包商必须建立信息化的合同管理系统。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合同的订立、 履行、 监督和检查的动态管理 。“创新是人类进步永恒的主题”。 合同管理人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完善、 提升,从知识、 技术 、组织 、制度、 观念文化和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建设一套有特色的合同管理模式。

  5、实现工程造价量价分离

  市场定价是理顺招、 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关系的前提 。在目前的实际施工中,企业一般都是放弃招、 投标中的造价相关条款,而去重新编制施工预算,修改施工组织设计。 然而,如果实行工程造价实现量价分离后,工程量清单将由投资商或业主委托设计单位依据设计图纸直接计算给出,施工单位在投标中只负责审核,报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工程单项报价,在以后的施工中得以严格贯彻执行,真正实现招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的一致性,理顺他们客观存在的内在关系,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保证实行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只有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搞好施工合同的事前、 事中事后管理和控制,才能在项目管理上不断创新 ,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崔大勇. 浅析我国当前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2)

  [2] 夏清龙, 车贵章.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J]. 林区教学, 2009,(03)

  [3] 王庆伟. 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山西建筑, 2011,(19)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