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建筑资质管理对EPC工程总承包在
浅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的
民事诉讼证据在建设工程合同纠
订立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应当遵
关于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垫资承包工程的表现形式及其主
浅谈建筑工程承发包中亟待解决
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主要内
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处理
关于在建筑工程承发包中行贿受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有哪些特点
工程承包合同的招标方式有哪些
公路常用材料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纠纷处理须注意问题
建设工程安全监测项目监理实施
大厦土建工程监理细则:质量控
土建工程旁站监理关键控制点
土建工程监理细则:进度控制的
土建工程监理细则:质量控制措
土建工程监理细则:投资控制的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前期设计 >> 正文
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13 9:57:35
不利于引入新风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即在进风道不同标高设置更多的冷却装置强化空气的进入。

  (4)对于没有中庭或中庭无法作为排风口的情况下须设置排风烟囱,其要点与中庭的排风要点相同,但是在设计上最好与进风口结合,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在两者之间设置热交换器,使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提高两者的工作效能。

  4. 4 地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其他注意事项

  建立可控制的高效的通风系统,摒除自然通风就是无控制的自发通风的错误观念。现代地下建筑需要更好的封闭性和热稳定性,自发和混乱的自然通风只能增大建筑的耗能,另外自然通风是无法完全替代机械通风的,因此我们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地下建筑通风系统。

  高效利用能源,改善舒适度。例如我们可以在白天人员密集的时候通过两者结合的方式并以更利于控制机械通风为主,使加大通风量的同时不破坏地下建筑舒适度,夜间则完全依靠自然通风对地下建筑降温和净化空气。室内需采用先进的通风形式,提高通风效能。

  这里我们要提到的是置换通风,其作为一种合理的通风形式在国内外众多可持续建筑中得到应用,它利用空气的密度差,通过进风口和通风口在地面和顶棚分开设置,新风由地面附近的进风口缓慢进风同时将废空气由天花板附近的排风口排出,促进空气流通并使污染物迅速派出。这需要我们在地下建筑的设计上加大楼层高度,促使空气在室内流动。

  但是对于埋深较浅楼层,其热压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设置利用风压作用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在设计上我们应当将进风口的朝向迎向夏季主导风的方向,而背向冬季主导风。在风帽设计的细节上这里将不再赘述。只是我们仍可以通过设置预热或预冷装置来促进空气流动。

  附建式地下建筑对于自然通风设计来讲有着相对单建式地下建筑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利用地面建筑的通风装置(中庭、通风烟囱),并且对地面几乎没有影响,通过地面建筑设置的中庭、通风烟囱因为更高所以烟囱效能更加明显,通风效果更为突出。下沉式广场的设计可以改善地下建筑环境,同时也可将自然通风引入地下建筑,但是由于其主要是利用风压,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可利用的风压有限,所以其通风效能也很有限,因此不适用于大进深的地下建筑的通风。根据实验数据,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热压作用,而风压的影响甚微。并且下沉式广场的进风多为紧贴地面的流动空气污染严重,而且无法设置净化装置,因此我们不鼓励单独使用下沉式广场进行通风。

  这些地下建筑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相互辅助形成一个共同的系统来达到通风节能目的。现代地下建筑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自然通风的概念在本质上有着不同:可控制性,通过传感器来决定通风的需要并通过设置自然通风系统(风道、进气口、排气口)来控制通风量;机械通风辅助设备,各种自然通风辅助设备可以提高自然通风的效率和稳定性,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季节也可以实现自然通风;整体性,整个建筑的自然通风整体考虑,而不是自发的在局部区域进行通风。可以说现代的自然通风设计依托现代科技,正逐步改善其缺点,发挥其长处。因此,通过科学细致的自然通风系统设计,依靠自然通风来实现地下建筑的节能和舒适度的改善是完全可行的。

  5、结语

  科技的日新月异与环境的日益恶化仿佛是一对孪生子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今天人类在大自然已经没有了天敌,如果有也只是人类自己。我们在关注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需要考虑我们所依赖生存的自然环境。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话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对于建筑这个占世界总耗能三分之一的产业,作为建筑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关注环境,提倡可持续性建筑、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建筑P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英)布劳恩。爱德华兹。可持续性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孙一坚。简明通风设计手册[Z]。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郭春信。地下空间自然通风[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美)Public Technology Inc.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绿色建筑设计手册—设计、建造、运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金招芬,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化工工业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