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房地产 >> 正文
对房顶建筑工程加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2-21 19:38:23

  摘 要:加层改造对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改善生产、居住条件,加快城区改造都具有现实意义,是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技术条件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技术政策。但在加层改造施工中也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重点注意,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并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加层的使用效果。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旧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提升房屋的功能,业主通常考虑在原有建筑上加层。近年来,既有房屋加层改造以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势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成为既有房屋维修改造中占比例很大的一块,在旧建筑物上加层,可增加建筑面积、节约投资和材料,又可避免拆迁等繁杂琐事,还可节约各项公共生活设备和市政设施,一举多得。但在建筑工程加层施工中也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注意,本文作者就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就加层施工中的柱脚节点构造、新增圈梁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处理、钢柱及钢梁的安装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一、工程概况及加层技术方案

  某单位办公楼,建于1987年,3层砌体结构,采用MU10机砖及M5混合砂浆,层高3.5米。由于原建筑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须在原结构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直接增加一层,作为开会、娱乐等多功能活动场所。

  采用了如下加层方案和技术措施:

  设计时首先按照混凝土结构方式加一层进行承载力验算,但地基和部分墙体承载力不满足;然后按照钢结构形式加层验算,承载力满足,不需对原有结构加固。综合考虑结构的整体性、承载力及施工要求,决定加层采用轻钢结构。

  1)为减轻原建筑的负重,新增层的主体结构采用等截面门式刚架,梁柱采用H 型钢,檩条为C 型钢,屋面板及墙面板采用双层彩色压型钢板,新增加的轻钢结构自重约0.2KN/m2。并且通过验算分析满足结构要求。

  2)结合楼房的改造,设计加层时,在与原建筑物保持协调的基础上,将原来外墙开小窗的改开大窗。对于原有屋面,把原隔热层清除干净,排水坡采用C10 炉渣轻质混凝土找平,以减轻下部结构的荷载。

  二、柱脚节点构造

  原结构上可设置反梁作为钢结构加层结构的柱脚基础。横向反梁的作用主要是传递门式刚架的水平推力。为保证新旧结构有良好连接,反梁与原有圈梁采用植筋连接。施工时要求把与新增反梁连接处的原圈梁或屋面板凿毛,保证新旧结构混凝土的可靠连接。 具体做法如下,沿外墙每隔40cm钻1个Φ32孔,孔深42cm,插入Φ22钢筋,用结构胶灌孔(见图1)。

  当原建筑物的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时,新增圈梁与原屋面板或梁的连接采用植筋。当原建筑物的屋面结构为预制空心板时,分空心板下有圈梁和无圈梁的情况。无圈梁时,可将锚固钢筋放入空心板的圆孔中,并采用细石混凝土灌实(见图2)。有圈梁时,可钻孔通过空心板,将锚固钢筋植入原有圈梁内(见图3)。

  由于加层为大开间活动室, 刚架设为单跨。在中部跨间无法设置横向柱间支撑,只能在加层两端设置,刚架加层的刚度较小,故柱脚采用刚接方案。由于刚接柱脚平面尺寸较大,而且刚接柱脚传递较大的弯矩,反梁应纵横双向设置,在柱脚处局部加大反梁尺寸。横向反梁用来抵抗刚架柱脚的水平剪力和弯矩。但由于横向反梁的设置,必须在原楼面上增设一层木楼面,提高了加层的楼面标高,所以在设计加层楼梯时应考虑。

  三、加层结构新增圈梁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处理

  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原建筑屋面混凝土的收缩已完成,而新增反梁混凝土的收缩刚开始,因此新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伴随的收缩会在结合面造成剪切或拉伸,若结合面强度不够,则会形成裂缝,不利于新旧结构的连接。原建筑屋面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界面剂类型、新混凝土种类、粘结界面方位及龄期均是影响粘结强度的重要因素,其中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

  1)在新增反梁施工前,对原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打齿槽,所有碎块浮碴都必须清除,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一般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越大,粘结强度越高,据研究,凿毛界面粗糙度约为2.4mm时,粘结强度提高约20%~113%。

  2)使用水泥浆类界面剂可提高粘结强度,且按水泥砂浆、净浆、膨胀浆的次序,粘结强度逐次增高,但以膨胀浆界面剂粘结效果最好。据研究,当膨胀剂掺量从8%增加到10%,12%时,界面强度分别提高2%,12%。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